刀木纪程:上海新兴木刻展重现抗战艺服务器出口ip术力量

最佳回答
“服务器出口ip”刀木纪程:上海新兴木刻展重现抗战艺服务器出口ip术力量
东方网记者熊芳雨4月29日报道:“轰隆一声巨响,战斗机撞上了军舰,碎片四溅,烟雾弥漫”—— 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刀木纪程 —— 上海与新兴木刻的抗战叙事(1931 - 1949)” 展上,艺术家王琦的木刻作品《战斗的行列》以震撼画面,将观众带回 1937 年淞沪抗战的烽火岁月。作品用直线勾勒撞击冲击力,曲线描绘飞机轨迹,展现中国军人驾机撞敌舰的壮烈场景,成为新兴木刻见证抗战精神的典型。
为纪念抗战胜利 80 周年,该展览由中华艺术宫与上海鲁迅纪念馆联合主办,遴选 143 件 / 组经典作品及文献,梳理新兴木刻从上海萌发、全国弘扬再汇流上海的历程,作为文旅部 2024 年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提名项目,吸引众多观众。
民族危亡之际,鲁迅倡导的新兴木刻以 “刻刀为枪”,凝聚大批青年创作者。展览以 1931 年鲁迅举办的木刻讲习会为起点,通过张明曹《仇》、吕蒙等人《铁佛寺》、杨可扬《英英的故事》三件珍贵木刻连环画,展现其强大传播力。《仇》在 1938 年半年内四次刊印近万册,发行至重庆;《铁佛寺》根据真实故事改编,成木刻史上的里程碑;《英英的故事》在《大公报》连载引发共鸣。
知名艺术评论家朱国荣指出,这些作品印证了新兴木刻在启迪民智、鼓舞抗战中的独特价值,展览是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深刻思考。
区别于传统抗战展,策展团队以青年视角,在 “时代号角”“战时激流”“胜利回响” 三大板块基础上,增设 “致敬经典 —— 当代版画的多元探索” 单元。延安学派力群《丰衣足食图》、王琦《石工》等经典与当代作品相映,构建起历史与现实对话。参展艺术家徐龙宝表示,自己受鲁迅及前辈影响颇深。该单元既致敬先驱,也展现新兴木刻精神的时代传承。
中华艺术宫相关负责人称,展览延续馆方对上海近现代美术的研究,活化馆藏经典,邀观众探索上海美术在 20 世纪中国美术现代化转型中的作用。观众驻足于素朴刚健的木刻作品前,既能感受历史温度,也能体会艺术与民族精神共振的力量。这场艺术与历史盛宴将持续开放,等待更多人来领略新兴木刻的魅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报社招聘 | 招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务 | 数据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信息保护 | 联系我们
人民日报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263 举报邮箱:jubao@people.cn
人民网服务邮箱:kf@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636 举报邮箱:rmwjubao@people.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1-20060139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7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京网文[2020]5494-1075号 |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121号 | 京ICP证000006号 |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08号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3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