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与00后同国内tracker服务器台,再演将沪剧推向全国的《罗汉钱》
最佳回答
“国内tracker服务器”70后与00后同国内tracker服务器台,再演将沪剧推向全国的《罗汉钱》
00后到70后演员、集结全院最强力量。5月24日,上海沪剧院将携沪剧宗师丁是娥代表作《罗汉钱》亮相第四届全国戏曲(南方片)会演,登陆武汉湖北省戏曲艺术中心。作为沪剧现代戏的里程碑式作品,《罗汉钱》70余年前在北京的成功首演推动沪剧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剧种,广为流传的“燕燕做媒”唱段正是出自该剧。“新面貌、新呈现,在全国舞台上唱响上海的声音。”上海沪剧院副院长洪立勇对记者表示。
《罗汉钱》以一枚象征封建婚姻枷锁的铜钱为线索,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青年追求婚姻自主的故事。1952年10月,丁是娥、解洪元、石筱英、邵滨孙和筱爱琴五位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在北京剧场上演该剧,这也是华东区代表团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的演出剧目之一,演出获得了热烈反响,并获颁剧本奖与演出奖。丁是娥等艺术家以细腻的表演、清新的沪语唱腔,将劳动人民的质朴情感与社会变革的宏大主题巧妙融合。
“从音乐唱腔到人物塑造,《罗汉钱》极富丁派韵味,是每代沪语演员必学的作品。”当代沪剧表演艺术家茅善玉对记者表示,“作品上演后,全国各个剧种都到上海来学习、移植这部作品。可以说,《罗汉钱》替沪剧打开了别开生面的局面。”经典传承需要与时俱进,导演沈刚透露,新版《罗汉钱》在重现经典唱段和桥段的同时增加了“歌队”形式,夹叙夹议推动剧情。舞美设计也有所突破,三个转台将实现“蒙太奇”移步换景的视觉效果。
全国戏曲(南方片)会演是中国南方片戏曲艺术最高水平的盛会。从2017年起,这项盛会便汇聚了沪剧、越剧、淮剧、黄梅戏等南方多个剧种的精华,成为展示戏曲传承创新成果的重要平台。沪剧院曾于2019年和2023年两度携《敦煌女儿》和《陈毅在上海》参演。今年会演全国仅17台大戏、12出折子戏入选。据悉,《罗汉钱》剧组已正式进入赴汉演出的冲刺阶段。演出团队将在未来三周内开展多轮全流程响排,从唱腔身段到舞美灯光进行精细化打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