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无锡高防服务器培础:大道寻真

最佳回答
“无锡高防服务器”张无锡高防服务器培础:大道寻真
4月29日,“海上名家研究系列·大道寻真——张培础水墨作品展”在上海中国画院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由上海中国画院主办,共展出作品70余件,题材丰富,包括主题画作品、戏剧人物、海上画家造像系列、人物写生系列、人体系列等。
张培础关注生活中的个体,尤其是身边的都市人物。他的作品多描绘现代都市中形形色色人的生活场景、神态和情感,展现出都市生活的独特韵味和时代特征。展览中,观众可以看到他笔下的《都市倩影》《女孩》《哈雷王子》《哈雷公主》《芳芳》《小娜》《书摊老人》《皮靴短裙女》等。
张培础的笔墨语言出自传统水墨,但不拘泥于固有技巧和材料。他常融合西洋绘画的意念特征,探索笔墨在表现自然状态中形象特征的新方式,不排斥光影存在,也追求画面的光感。从本次展出的人物画《小静》《勇士》《素素》等不难发现,他的人物表现与西方素描系统中对人体结构关系的精准还原不同,他将中西绘画的优点结合起来,用中国笔墨表达现代审美精神。
张培础
知名画家王劼音这样评价张培础:“人物画不同于北方徐蒋体系,多了一分潇洒轻逸的水墨淋漓。”张培础曾受浙派之影响,在学生时期有机会看方增先先生现场写生,给他留下终生难忘之印象。浙派人物画中,脸部及手足等用素描,衣服背景则用勾勒,以保留笔墨之趣,而张培础作画,无论人物背景均一挥而就,但在人物塑造上又极严谨。“潇洒的严谨”极难把握,他那随手没骨的人物画呈现出较强西洋式的光感,已全然迥异于浙派。
“一方面,张培础实现了西方绘画造型的中国化,用传统水墨的别样语言表现出西方素描的造型结构;另一方面,他的创作基于对中国画现代化的思考和探索。”知名画家陈翔认为,“他的作品,将写意和写实的结合做到了相当的程度,具有强烈的识别性。”
张培础从战士、工人到教授,变换的是职业和身份,不变的是他的画意人生。展览现场,张培础的弟弟张培成说:“张培础是我三哥,长我5岁,我踏上绘画此道,他是我最早的引路人。在我的记忆中,画就是他的一切。”张培成回忆,“1960年上海美专第一次招本科生,主动网罗优秀的青年学子。当时没有参加过高三全国艺术院校联考的张培础被上海美专破格录取了,学校指定他进了国画系,那年他才16岁。随后他当兵,20岁的时候,他创作了一幅作品《毛著随身带,有空学起来》,入选解放军第三届美展,获优秀奖,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并刊入画集,这幅画也是当时整个海军部队唯一一张获奖作品。1974年,张培础30岁的时候,作品《闪光》入选全国美展。近年来,张培础钟情于水墨。真诚感谢现场的老同学、老朋友、他的学生,一直陪伴着他的晚年生活,他的晚年非常幸福。”
展览现场
60多年的艺术历程,正如本次展览名称“大道寻真”,也是张培础不断寻真的历程,既探寻艺术的真实,也探寻人生的真谛,更感受人性的真诚。
本次展览将展至5月25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