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观众席|c 服务器端开发成年人需要一点“笨拙”

来源: 搜狐专栏
2025-05-11 01:41:07

最佳回答

“c 服务器端开发”文汇·观众席|c 服务器端开发成年人需要一点“笨拙”

今年上海·静安戏剧节开幕当天,中法共创的奇幻剧《海底两万里》首演。演出前的下午,从阳光炙烈的户外进到后台,整片舞台浸没在黑暗中,靠着一线昏暗的电筒光,隐约看到比成年人还庞大的“章鱼肢体”,卧在地板上的巨大水母如一团云朵,不同种类大大小小的海底生物的“偶”分布在黑处,等待一场被光照亮的剧场魔术。

曾经疑惑,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连载于1869年到1870年,150年过去了,小说想象的令人陶醉但险象环生的“海底”,对于当代观众来说,还有奇观的吸引力么?毕竟,我们不仅能在大城市的水族馆里看到真实的、微缩的海中景观,也在太多的视效大片里看过远不止两万里的海底。这些手工制作的“偶”看起来简陋且幼稚,是怎么能从2016年在法兰西喜剧院首演后,持续演出近10年?

看完演出,理解了导演克里斯蒂安·埃克的一句话:“我喜欢笨拙,笨拙是成年人反思和抵抗世界的方式。”演员穿着全黑的夜行衣穿过昏暗的舞台,灯光照亮被操控的偶,奇形怪状的海底动物从黑处现出形状,露着憨气。偶的形态是笨拙的,真人表演部分,演员的形体和台词是笨拙的,演出自始至终输出的观感是笨拙的。这样的拙气很容易吸引孩子,所以不奇怪《海底两万里》的这个汉化版在各地巡演时被当成儿童剧。埃克用“幼稚的笨拙”创造出和现实拉开距离的成年人的喜剧,这种因笨拙产生的“距离”,让今天的人们用新的方式重温一部古老的科幻小说,同时获得了观察现实生活的新视角。

《海底两万里》的小说没有很强的喜剧色彩,凡尔纳写的是强情节的冒险和幻想小说。主角们相遇的历险起点在太平洋西侧的日本海,两个月后,鹦鹉螺号在赤道附近的南太平洋海岛搁浅,等待潮汐到来。这段行程在全部冒险中占不到三分之一,也是小说相对平淡的开场,跌宕的戏份发生在后续主角们穿越印度洋、大西洋和横跨南极海。

而在舞台上,鹦鹉螺号搁浅时,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多小时。导演没有很在意小说的文本,他舍弃了大部分情节,也不费心于几片大洋的海底空间变化,他在看起来琐碎的插科打诨里创造了与真实产生距离的“心理时间”。戏的三分之二的时间里,尼莫船长收容了捕鲸人、生物学家和他的仆人,他们互相防备,彼此容忍,为了接受对方、接受环境,他们最初在海底共度的时间是漫长的消磨。他们不得不共处,即便“意外来客”们总想着逃回陆地,但有着不同背景和性情的人们终究别扭又和平地共存下去了。在接受彼此结成“暂时的共同体”以后,这群人行过的大片海域和惊悚冒险,都似白驹过隙,戏剧时间和真实时间加速度地冲向终点。

法语喜剧的语言机锋和表演方式不可能完整地被“翻译”,即便汉化把喜剧转化成童趣,好在,“笨拙”所拥有的真意被保留住了。海底两万里的行程,奇怪生物出没的海洋是“异世界”;人群之间互相理解和接受,对“非我族类”抱以尊重,抵制充斥暴力的人间,同样是平行的“异世界”。而后者,才是这部看起来“没话找话的法式无厘头”拥有的严肃之心。

发布于:北京市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