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寻龙记|施江生物:坚持做原创新药,剑mc服务器防御ddos指恶性肿瘤治疗困境

来源: 搜狐专栏
2025-05-01 18:08:02

最佳回答

“mc服务器防御ddos”民营企业寻龙记|施江生物:坚持做原创新药,剑mc服务器防御ddos指恶性肿瘤治疗困境

“做真正的原创新药,就像在无人区开荒。”位于桃浦地区的同济大学科技园普陀园18楼,施江生物正酝酿着可能颠覆癌症治疗史的突破:全球首款有望治愈脑胶质瘤一类创新药已进入临床前的关键期。

恶性脑胶质瘤堪称脑癌领域的“头号杀手”,其凶险性源于有效治疗手段的缺失。即便经过手术最大程度切除肿瘤并辅以放化疗,肿瘤仍有极大概率会在原位迅速复发,一旦复发几乎“无计可施”,这也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一道未解之题。究其原因,肿瘤干细胞就是恶性脑胶质瘤复发的“罪魁祸首”,由于它的浸润性,且隐藏得深,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手段,致使该“病根”始终难以拔除。

2019年,施江生物的创始人、同济大学教授施裕丰终于找到了恶性脑胶质瘤干细胞的特异性靶点,通过靶向其线粒体氧化磷酸化通路可安全有效杀伤肿瘤干细胞,而几乎不影响正常细胞。这一历时近10年研究的突破性成果登上《自然》杂志,这也意味着以切断肿瘤干细胞能量来源为路径的治疗脑胶质瘤的创新药研发有了扎实的理论基础。相关药物具有广谱抗癌属性,对包括脑胶质瘤、胰腺癌、小细胞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均有显著治疗效果。若研发成功,或将为遏制恶性肿瘤提供全新治疗方案。

从实验室到市场:原始创新的破冰之路

为了将实验室里的成果转化为最终可以面向市场的创新药,施裕丰与同窗好友马文江,一起创立了施江生物。然而,转化之路远比想的要艰难得多。施裕丰坦言:“走出实验室之后,每一步都是未知数。”

没有可对标的案例,令传统资本对于原创研发成果“出手”谨慎。马文江坦言:“作为生物医药领域的初创企业,难点不仅在于技术突破,更在于生态系统的缺失。创新药从研发到推向市场往往需要历经近十年时间,获得长期耐心资本的支持对新药研发成功至关重要。”研发初期团队曾接触上百家投资机构,最终仅两家愿意“冒险”支持。团队早期融资屡屡碰壁,甚至需要抵押个人房产筹措启动资金。

施江生物的经历,也是许许多多中国原始创新药研发困境的缩影。“尽管难,但我们还是想做中国人自己的原创新药。而且我们深知,这件事是真正能给很多恶性肿瘤患者带来希望的。”马文江说道。

潜在“核爆点”如何获得系统性支撑

面对原始创新的高风险特性,施江生物在屡败屡战中遇到了他们的“贵人”。在一场路演中,他们的前瞻性价值被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简称“长三角国创中心”)发现。

“硬核项目,有望成为潜在‘核爆点’!”这是长三角国创中心的专业团队对施江生物的评估。作为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一年研判论证近1300个科创项目,经过筛选、评估,最终落地的只有40个左右,可谓“百里挑一”。这样的评价无疑是对这支初创团队最好的“强心剂”。就在路演当天,项目争取到了来自政府基金、社会资本的多元投资意向。施江生物的项目融资估值达到2.9亿元。此后,更作为同济大学医学院的成果转化项目,顺利落地同济大学科技园普陀园。短短几个月时间里,3200万元组合资金支持悉数到位,用于药物管线的临床前实验。

以施江生物的成功引进为原点,还促成了市区两级的战略合作。2024年3月,长三角国创中心与普陀区政府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由平台前期筛选、评估和孵化,提供优质高潜力技术项目,属地政府通过“拨投结合”等机制,为具有原始创新动能的企业发展保驾护航。每年争取在普陀落地3至5个重大项目,激发乘数效应。

千亿级产业集群在这里打造

如今,同济大学科技园普陀园的“精准滴灌”下,施江生物正为临床前做着最后冲刺,“虽然‘上临床’对于创新药研发而言,意味着又一段新征程的开始,但在这里让我们很有归属感,能够得到园区在融资和企业发展等各方面的全面支持,使得我们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研发工作中。”马文江感叹道。

强化生命健康产业的科技赋能,深耕高成长性赛道,是释放产业创新潜能的核心路径。当前,普陀区正着力打造数智健康千亿级产业集群。作为“主战场”的桃浦镇,腾挪李子园大厦内近5000平方米载体空间,与同济大学科技园普陀园合作共同打造生命健康孵化基地。这里集成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孵化、知识产权服务等全要素,并向社会企业开放同济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及近200台套大型分析仪器设备资源,构建起“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应用”无缝衔接的创新生态。

作为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的起点,普陀持续放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优势,深化与沿线城市的产业联动。在这条横跨七城的创新走廊上,超万家生物医药企业构筑起完备产业链。江苏省镇江市的多家生物医药企业组团考察普陀,重点推进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领域的产链对接。交流过程中,一家知名上市药企公司与施江生物快速碰撞出“火花”,或将有机会在新药研发方面开展合作。未来,还有更多"从0到1"的突破将在这条创新带上发生。

发布于:北京市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