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影博虚拟货币服务器物馆在国际博物馆日跨界献映《神女》,388元电影票底气何来?
最佳回答
“虚拟货币服务器”上海电影博虚拟货币服务器物馆在国际博物馆日跨界献映《神女》,388元电影票底气何来?
回望中国电影120年历史,阮玲玉主演的《神女》被誉为无声电影的巅峰。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晚,由上海电影博物馆策划的“4K修复版《神女》现场交响乐配乐特别献映”活动将在上海影城SHO上演,特邀上海交响乐团现场伴奏。此次放映活动不仅是4K修复版《神女》在上海的首次放映,也是现场配乐演奏规模最大的一次。为了演出舞台搭建,上海影城一号厅将首次拆除第一排座椅位置。
此次活动于5月8日12时正式开票,最高档票价为388元,目前约八成已售出。“上海的日常艺术影展丰富多元,但结合跨界演出的高规格放映活动还较少,上海电影博物馆希望通过类似尝试填补市场空白,为影迷带来新鲜体验,搭建文旅消费新场景,成为沪上的电影文化大事件,助力上海电影之城建设。”上海电影博物馆副馆长王腾飞说。
388元一张电影票试水新市场
由中国电影资料馆最新修复的《神女》曾亮相柏林电影节与北京国际电影节,均收获热烈反响,此次回到影片拍摄地上海,放映规格再度升级,并积极探索跨界新玩法。“整场活动更像一个电影+交响乐的秀。”王腾飞介绍,此次现场配乐将由三管编制、多达70余人的交响乐团与歌唱家共同呈现,由作曲家邹野作曲,导演胡雪桦担任活动现场导演。影院里不仅将搭建专业的舞美和灯光编排,演出人员也会穿上具有上世纪30年代风格的旗袍等服饰演奏。“如果观众有条件,不妨穿着类似风格的服装赴约,获得沉浸式的体验。”
活动效果图
王腾飞坦言,在活动策划时考虑过交响乐剧场等场地,但最终还是决定回归影院,选择上海影城1号厅,带来最佳放映效果。上海电影博物馆积极与影城协调,确定了一个大胆的方案——拆除第一排座椅,给演出让出空间。“在1号厅设计方案中,前几排座椅原本就是可以拆卸的。我们最近一直在做前期筹备,开演前两三天才能着手搭建。对日常放映影响要降到最低,和影城协调时,需要精确到小时。”他介绍,舞台搭建和银幕之间留有足够空间,确保演出时不干扰画面放映,灯光也只用在特殊节点上,比如到高潮段落时,演唱家将化身阮玲玉站在舞台中央高歌,会有一束追光照到她身上。
上海交响乐团
“相信声音和画面融合搭配好后,一切会显得浑然天成。”王腾飞表示,演职人员会在现场彩排中反复实验调整,确保演出效果和影迷观感。当天,上海电影博物馆也策划了一系列丰富活动,在上海影城0号厅“天幕”、二楼公共区域将结合《神女》主题进行展陈布置,满足观众打卡需求。二楼还会有一个老上海摩登感的小商店,展示复刻的阮玲玉旗袍,销售由电博开发设计的精美电影文创,包括文创包、笔记本、冰箱贴、亚克力流沙《神女》票根、印有阮玲玉不同年代笑容照片的明信片等。“上海电影博物馆希望搭建文旅消费新场景,通过电影、演出、展览、文创消费结合的方式,带给观众文旅商体展融合的丰富体验。”
此次活动参考剧场演出采取分区售票模式,包含188元、288元、388元三档,相比交响乐演出不算高,但远高于一般电影票。王腾飞发现,上海的一些特殊观影活动票价高于平日票价,但供不应求,这证明影迷观众对高规格产品的需求,但目前相关市场还存在一定空白。通过电影叠加其他艺术形式的活动,做更高票价产品的尝试,希望调动影迷消费兴趣,并覆盖乐迷等更多艺术消费群体。“此次放映作为上海电影博物馆纪念中国电影诞辰12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带有一定公益性质。如果试水成功,我们会坚持做下去,开发更多跨界类型产品,更好地为分众观影群体服务。”
让电影遗产实现“再价值化”
“翻阅资料时,发现阮玲玉出生在上海虹口的工人家庭,今年是她诞辰115周年和逝世90周年。”上海电影家协会原秘书长葛燕萍珍藏着一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4年的《阮玲玉》画刊,“上海应该致敬中国早期电影人。”
《神女》剧照
“30多年前,我第一次在美国看中国影展,开幕影片就是《神女》。”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石川还记得,放映场所位于古根海姆博物馆,阮玲玉的巨幅海报从屋顶垂到地面,约有七八层楼高,具视觉冲击力,现场也有钢琴师穿着礼服为默片配乐。19世纪末,上海第一次电影放映在理查饭店举行,同样有钢琴师伴奏。借助这一特殊放映活动重温默片时代的观影方式,也在重新寻找影院观影的仪式感。
《神女》剧照
《神女》从社会话题中生发,电影里具有市民性、生活气息的上海,与后来的《乌鸦与麻雀》,以及如今的《爱情神话》《好东西》一脉相承。导演吴永刚是画家出身,赋予默片极强的视觉表现力。当流氓站在无助的女主角面前时,镜头从他两腿中穿过,形成“人”字形构图,带给观众强烈的“人压迫人”的心理暗示。
“如今观众口味受到好莱坞大片影响,视觉意义无形中被弱化。欣赏当年经典默片如何通过视觉语言打动观众,可以给当下的创作带来启示。”石川印象深刻的是,吴永刚把阮玲玉称为“感光最快的底片”,能一瞬间进入角色特定心理和感情状态,她的表演天分和对人物的贴切塑造在《神女》里有最好的体现。
石川一直想做一本《阮玲玉上海生活地图》,他曾考证阮玲玉的出生地“朱家木桥祥安里”究竟在什么地方,后来发现是在如今的虹口区车站南路附近。当年她读书的上海崇德女子学校位于陕西北路,如今是上海市七一中学。她拍戏的联华公司地点在如今上海电影博物馆对面的影业街上,《神女》也诞生于此。当时,阮玲玉住在延安西路华山路的大胜胡同,每天坐黄包车往返家中和联华公司片场。
《神女》剧照
石川还考察过阮玲玉生平相关的各个地点,甚至重走了当年数万影迷为她徒步送葬的路线,验证当时的报纸记载。他发现,如今上海的知名文旅打卡点何东旧居、胜利电影院等,都与阮玲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沿着她的线索,可以钩沉与上海影史、城市更新相关的地点,串起一条上海citywalk路线。
“上海有着电影文化遗产的深厚积累,并且从19世纪末开始绵延至今,在中国没有任何城市可以比拟。如何把深厚的物质、非物质电影文化遗产,转换成当代的文旅、公共文化资源,服务于现在的市民和消费者,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石川认为,在保护好遗产的基础上加以“再价值化”,使之变成符合当代需求的公共文化产品重新投入市场,在当下非常重要。
上海电影博物馆在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举办这场特殊放映活动,也为实现上海电影遗产“再价值化”做出探索。当天,电博馆内还将举行两场分别以《神女》、电影遗产主题相关的配套论坛,作为纪念中国电影诞辰120周年“光影世纪”系列论坛的开幕论坛。
此次放映活动由上海市电影局指导,上影集团主办,上海电影博物馆、上海电影资料馆承办,也是《芬芳姿影:看见银幕内外的她们》影展的一部分。影展将在上海影城放映6部女性主题影片,包括《神女》《女篮五号》《李双双》《舞台姐妹》《泉水叮咚》《人·鬼·情》。“光影世纪”系列论坛预计共有12场,观众可在电博公众号预约报名。
“4K修复版《神女》现场交响乐配乐特别献映”活动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