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社会·法治

有人因此“毁容”!遇中转服务器老是掉线到这种虫子千万不能拍

本报记者 刘少华
2025-05-02 23:59:17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最佳回答

“中转服务器老是掉线”有人因此“毁容”!遇中转服务器老是掉线到这种虫子千万不能拍

  有人因此“毁容”!近期这种虫子很活跃,遇到千万不能拍!正确应对只需一招→

  气温逐渐上升,各类烦人的虫子也随之而来。近日就有“女子拍死隐翅虫后摸脸几乎‘毁容’”的新闻登上热搜,让很多人看到图片都心慌慌。

微博截图

  如果在网上搜索“隐翅虫”这个关键词,你会发现,它年年都会出现在热搜榜,与之相关的新闻也大同小异。

相关热搜截图

  那么,隐翅虫到底是什么虫?它们真的有这么恐怖吗?不幸遇到时,如何避免被它伤害?

  让人“毁容”的隐翅虫,

  是什么虫?

  隐翅虫是一类小甲虫,在昆虫分类上属于鞘翅目隐翅虫科。它们大多数都体型细长,体长一般在 5~10 毫米。因为它们前面一对翅膀硬而短,像一个有缝的壳;后面一对翅软而长,质地像薄膜,平时折叠隐藏在前翅的下方,“隐翅”就是这个意思,隐翅虫能飞靠的就是这对“隐藏”的后翅。

  隐翅虫科是所有生物里种类最多的科,全世界已知的隐翅虫有 66000 多种,别看它们种类这么多,对人有威胁的只有毒隐翅虫亚科的 20 多种,在中国常见的只有两三种,其中最常见、分布最广泛的是梭毒隐翅虫,除了西藏之外的其他地区都有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数量较多。

  梭毒隐翅虫在外观上很好分辨,细细长长,红黑相间,头尾都是黑色。这种醒目的配色本身就是一种警戒色,向其他生物预警“我有毒,别惹我”。

  遇到毒隐翅虫,千万不能乱拍!

  不小心拍了,3步应对

  毒隐翅虫威胁人类健康的原因,是因为它们体内含有一种强酸性的毒素——毒隐翅虫素。

  据上海师范大学环境昆虫组 2024 年的研究显示,毒隐翅虫素并不是由隐翅虫自身产生的,而是来自它们体内的共生菌。这些共生菌生活在雌虫的生殖系统,代谢出的毒素一部分储存在了毒腺,另一部分被排泄出了体外,不会对雌虫本身造成伤害。

  雌虫有了毒素作为“化学武器”,存活率和繁殖力都能提升,与共生菌是“双赢”。也就是说,目前能伤人的都是雌虫。不过毒隐翅虫个头太小,雌雄看起来都差不多,对于普通大众来说,见到这个模样的就都当雌虫处理吧。

  毒隐翅虫毒素是一种接触性毒素,如果接触到皮肤,就会引起隐翅虫皮炎,令人产生瘙痒、刺痛和灼烧感,皮肤上会出现线性的红斑、水泡或者脓包,等消退以后还容易结痂和留疤。对于极少数过敏体质的人来说,可能会引起更强烈的反应。

  通常来说,当毒隐翅虫落到人的皮肤上时,如果不受到惊吓,极少会主动释放出毒隐翅虫素。那些被隐翅虫所伤的人,多数都做错了一件事,就是在发现身上有毒隐翅虫后惊慌失措地将其拍死,使得它们体内的毒隐翅虫素释放到皮肤上,引起了皮炎。前不久上热搜新闻的受害者,就是因为在脖子上发现隐翅虫,徒手将隐翅虫拍死之后又没有洗手,还用手揉了眼睛,导致眼周和脖子上的皮肤都“中了招”,差点“毁容”。

  那么,遇到毒隐翅虫上身,正确的处理方法是什么呢?很简单,不要拍,轻轻吹走或弹走就好。如果不小心将毒隐翅虫拍死在皮肤上,正确应对步骤有三点。

  第一步:第一时间用大量肥皂水冲洗,将残留的毒液洗去,减少对皮肤的损伤。如果在眼睛旁边就不要用肥皂水了,用清水冲洗即可。

  第二步:清洗后不要涂抹酒精、碘伏、牙膏和各种“偏方”,同时克制自己抓挠患处,以免造成二次感染。

  第三步:如果后续依然感觉不适要尽快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外涂药物,内服抗组胺药物或者抗生素治疗。

  如何预防毒隐翅虫上身?

  在生活中,我们有可能遇到毒隐翅虫的场景有两个:户外和室内。

  在户外环境,毒隐翅虫多出现在田间或者河边的草丛或者森林的石块、落叶下。在夏秋季节,当我们去郊野长时间活动时,最好穿着长袖上衣、长裤和能包住脚的鞋子,减少皮肤暴露。除了能避开隐翅虫,也能阻隔蚊子和蜱虫。

  毒隐翅虫有趋光的习性,它们来家里,多是因为被夜间的灯光吸引。预防隐翅虫进门,晚上在家要关闭门窗,以防隐翅虫趋光进入家中,睡觉时最好完全关闭身边的光源。晚上在户外环境,要避免在有灯光的草丛周围活动,做好防护,更不要随便踩草丛。

  另外,毒隐翅虫喜欢潮湿的环境,在闷热、湿度大的雨季,毒隐翅虫的数量和活动频率都会上升。随着气候变暖和极端气候增多,毒隐翅虫的活动时间也在延长,热得早,毒隐翅虫出来的就早,随着“热度”一直持续活动,直到天冷才会消失。一般来说,毒隐翅虫从 4 月开始出来活动,6~9 月进入活动高峰期,10 月后数量就少了,之后就蛰伏进入了越冬期。

  其实,毒隐翅虫并没有主动“害人”的意思,对于农田来说,它们还是重要的天敌昆虫,会吃掉对农作物有害的其他虫子。另外,毒隐翅虫素可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阻碍蛋白质与 DNA 的合成,在癌症治疗方面有着一定意义。

  所以,大家大可不必将毒隐翅虫视为十恶不赦的恶魔,知己知彼,就能更好地与它们和平共处。

  参考文献

  [1]朱海清.毒隐翅虫与隐翅虫皮炎[J].昆虫知识,1986,23(3):135-136,140.

  [2]刘昌利,余茂耘,赵群,黄林.梭毒隐翅虫生物学特性与隐翅虫皮炎的观察研究[J].中国林副特产,2004(5):24-26.

  [3]郑发科.毒隐翅虫研究进展2 毒素及其在医学上的重要意义[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10(1):17-23.

  [4]陈世菼, 甯誉, 徐鸿声, 等. 隐翅虫皮炎205例报告 [J] . 中华皮肤科杂志, 1963, 09(02) : 96-99.

  [5]Nasir,S.,Akram,W.,Khan,R.R,er al.Paederusbeetles: the agent of human dermatitis, J Venom Anim Toxins Incl Trop Dis. 2015,25;21:5

  [6]Unveiling a cost of mutualism involving insect-endosymbiont-microbe interactions;Entomologia Generalis;2024-08-22.

  [7]Literature review of the causes,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dermatitis linearis. Published:2016-04 Issue:4 Volume:23 Page:taw032. ISSN:1195-1982.

  策划制作

  作者丨三蝶纪 动物学硕士

  审核丨彩万志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苏晓清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

  策划丨钟艳平

(责编:程序员是不是对键盘和鼠标有很高的要求?)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