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社会·法治

“侧着身都钻不过!”“连猫都难通过!”沪上多条人行道,遭遇“超如何黑服务器权限级肠梗阻”

本报记者 刘少华
2025-05-16 13:33:51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最佳回答

“如何黑服务器权限”“侧着身都钻不过!”“连猫都难通过!”沪上多条人行道,遭遇“超如何黑服务器权限级肠梗阻”

虹口区灵新小区居民向“新民帮侬忙”反映,小区门口的新市路人行道非常狭窄,沿路还有一排电线杆“占道”,最窄的地方“侧身都钻不过去”,只能走到机动车道上,居民通行既不方便也不安全。

步道狭窄难畅行

居民反映的这段人行道位于新市路(汶水东路至广灵四路段),全长约400米。灵新小区的大门正好位于新市路上,东面毗邻沙泾港,西面为居民区,通行不便的就是这段西面的人行道。

“这段路上除了我们小区,还有商务楼、护理院,每天人来人往的,通行需求很大。”灵新小区居民告诉记者,从新市路大门进出,前往最近的轨交站大柏树站最为方便。前几年沙泾港沿岸进行了滨水空间改造,新市路东面建成了整洁美观的滨水步道,为居民散步休闲提供了好去处,但是西面的人行步道却一直没有改善,又窄又难走,只能走到机动车道上,再加上这段路为双向车道,早晚高峰车辆较多,人车混行时比较危险。

居民们指出,这段人行道之所以难走,一是道路本身比较狭窄,二是道路中间还有很多电线杆“占道”,更是“难上加难”,行人根本无法正常通行。

人行道狭窄

各种障碍物占道

这段路究竟有多难走?记者来到现场进行了实地体验。

记者从新市路汶水东路路口出发,沿着新市路由北向南步行,这段新市路上并未划线,车辆可双向通行,西侧人行道紧邻灵新小区的围墙,宽度不足1米,最窄处仅有58厘米左右,仅容1人勉强通行。

没走几步,就迎头碰上一根电线杆挡道,占据了人行道的大半空间,仅留下一点点空隙,连侧身都很难通过。走到这里再想前进,无奈只能走下人行道,借道机动车道通行。刚刚绕过了一根电线杆,二三十米后,又遇到一根电线杆挡道,只好再次借道而行。走过灵新小区大门后,人行道还越收越窄,到了围墙的尽头居然直接消失了一段。

围墙尽头人行道“消失”

根据记者统计,沿着新市路从汶水东路走到广灵四路约400米,平均宽度不足1米,最窄处无法下脚,而且被十多根电线杆挡道,还有大树、非机动车等各种障碍物占道,将人行道“切割”得断断续续,行人根本无法顺利通行。

多处“梗阻”已改造

人行道作为城市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肩负着辅助交通的关键职能,更是城市文明、包容性与宜居环境的重要标志和生动缩影。实际上,不仅仅是新市路,上海还有不少人行道因被其他设施挤占,导致通行空间不足,行不通走不畅,造成“肠梗阻”。如徐汇区黄石路一段人行道最窄处仅10厘米左右,居民戏言“连猫都难通过”。

记者从上海交通管理部门获悉,今年聚焦民生诉求,已对35处人行道“梗阻”问题实施“微改造”,着力提升市民出行满意度。其中,虹口区成功改造了两条人行道:

一是吴家湾路荣振馨苑西门处两侧人行道缺失,过往市民不得不走到机动车道上,存在安全隐患。虹口区建管委在符合机动车道宽度标准的前提下,适当压缩机动车道的宽度,增设了1米宽的人行道,并与现有人行道顺接,改造后的人行道实现了连贯通畅。

二是宝安路北侧沿街而建的私房侵占人行道,给周边学校师生和家长带来诸多通行困扰。虹口区建管委结合区域旧改、人行道品质提升工程,多次协调属地街道、旧改部门研究人行道改造事宜,确定退界围墙外人行道的改造方案,打通了该路段人行道,提升了学校周边出行环境和出行安全。

那么,新市路这段人行道“梗阻”有无破解之法?记者从虹口区相关部门了解到,对于居民反映的问题,虹口区市政及交警等相关部门已经到现场进行了调研,新市路西侧人行道“狭窄”主要受先天条件所限,如要拓展存在一定难度,人行道一边是小区围墙红线范围,一边是道路,而这段新市路本来就是一条城市支路,宽度仅7米多,如果人行道向外扩展无疑会侵占更多道路空间,影响到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通行。因此,一是建议行人步行时,尽量借道东侧已完成改造的滨水步道通行;二是相关部门也会因地制宜尽可能改善实际通行情况。

(责编:岁弟弟被姐姐带去打九价)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