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会诱导台海与南海发生"可控的"军事冲突虚拟化服务器测试方案吗?

最佳回答
“虚拟化服务器测试方案”特朗普会诱导台海与南海发生"可控的"军事冲突虚拟化服务器测试方案吗?
(原标题:特朗普会诱导台海与南海发生"可控的"军事冲突吗?)
以下文章来源于观察者网时评专栏底线思维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雁默 台湾自由撰稿人
让混乱统治,然后控制混乱。——英特尔前执行长安迪.葛洛夫(Andy Grove)
特朗普执政百日当天,菲律宾军方表示,菲律宾与中国台湾地区正在商谈“国际合作”,目前距离联合演练仅一步之遥。就此,外交部与国台办都立即发出严正声明,要求菲方停止在台湾问题上玩火。不过,菲律宾中期选举日(5月12日)迫近,我不认为菲方会停止挑衅中方。
菲军方的越轨表态,只是为了国内选举,还是美国授意?我看,两种因素都有,因为小马科斯与特朗普的政治行情都在下跌,而马尼拉打“中国牌”,华盛顿打“南海+台海牌”以作为“抗跌”的支点,符合他们的政治逻辑。
另一方面,台湾内部的政治斗争也在4月下旬进入高潮,赖清德必然积极响应美菲政府的“反中”操作,而观察点就在5月20日一周年讲话。须知,赖的政治行情也在下跌。
考虑到前述三方都有“抗中”需求,个人认为,5月的时事焦点,会从贸易战转向台海与南海议题。本文分别就菲律宾的选举情势,与台湾的内斗进行说明,并试着探究特朗普诱导台海与南海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
行为说明一切,小马科斯阵营选情不佳
如果只看西方媒体如路透社、彭博社对菲律宾选情的评估,你会得到一个“现任政府总体选情稳定胜出”的印象,若干大陆学者似乎也这么看。所以我们不妨找些亲杜特尔特家族的菲律宾媒体,检查西方媒体的论断,如《马尼拉时报》。
在这次选举中,最重要的是参议院选举(共24席选12席),西方媒体认为小马科斯支持的候选人在12个当选席位中应可占据9席,原因不外乎执政优势。若询问美国的AI,结论也差不多,这显示美国大数据支持小马科斯阵营胜出,这或许是一种“亲马偏差”。
不过,根据菲律宾的权威民调,以及马尼拉时报的政治评论,情况正好相反。“亚洲脉动”(Pulse Asia)民调显示,认可小马科斯的民众自2月的42%降至3月的25%,跌幅17个百分点;不认可的民众自32%增至53%;无法决定的民众自25%降至22%。
小马科斯的支持率一跌再跌
另外,根据马尼拉时报几个重要的时评观点,杜特尔特阵营应可囊括半数以上的参议院席次,选情正在快速翻转。
同样根据“亚洲脉动”民调数据,小马可斯的净信任度则暴跌至-28%(25%的信任度减去53%的不信任度)。杜特尔特的净支持率高达43%(59%的信任度减去16%的不信任度)。
如果再参考菲律宾一些所谓“独立媒体”,几乎都看好小马科斯选情,并对杜特尔特阵营,尤其是对现任副总统莎拉·杜特尔特进行集中攻击。有鉴于台湾经验,我认为只要设有“事实查核”版面的“独立媒体”,其实就是美国网民,因为台湾的事实查核中心,就是USAID间接资助的机构。
参议院选举之所以重要,乃因攸关莎拉·杜特尔特的弹劾案,只要参议院2/3席次支持弹劾,杜特尔特阵营在权斗中就是落败一方。这次选举的12个席次,小马科斯阵营至少需要赢得8席,才有望弹劾副总统,考虑到现任参议员有可能跑票,新任参议员赢得9席比较稳当。这样我们就能明白,西方媒体为何评估小马科斯阵营能赢得9席。
亲杜特尔特阵营的时评人认为,小马科斯民调支持度明显下滑的起点,就是前总统杜特尔特被国际刑事法院(ICC)逮捕和拘留时。在当时,即便是中文媒体也都认为,老杜特尔特之所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就是为了在中期选举获胜,而这是一着险棋。
诚然,如若干大陆学者的观察,老杜特尔特遭逮捕后,其支持者掀起的示威抗议规模不如预期,但若分析民调数据,老杜特尔特的自我牺牲,也确实获得了民意回报。要说“亚洲脉动”民调到底公不公正,那得看小马科斯政府的行为。
我认为行动说明一切,在国内的政治斗争中,任何一方牵扯到外部势力,就代表那一方处于弱势。再者,处于弱势的一方,通常需要从混乱中找到求生路径。小马科斯政府在4月不断指控中国干预选举,并企图在铁线礁碰瓷中方,制造混乱,就是他选情不佳的间接证据。
中方公布菲律宾6人非法登上铁线礁活动证据
重点在于,与赖清德一样,小马科斯不是那种可以独立于美国意志之外自行其是的政客,他敢于碰瓷中国,不是出于美国授意,就是美国默许。对于那些不认为美国与菲律宾执政者行动有所关联的学者专家,我只能说,不要高估任何儿皇帝的自主性。
铁线礁碰瓷不成,菲律宾就打“台湾牌”,暗示要将台湾地区视为“国家”,明示要将台军纳入美菲军演,明显在刺激北京出手。而这是符合特朗普政府当下利益的挑衅,后者想尽速促成中美谈判,而且希望中方主动。
因此之故,中方对菲方的碰瓷,我认为等菲律宾选完后再发作较佳,因为小马科斯很明显需要中方强硬回击,以补选票,特朗普则需要中方扬弃硬刚路线,主动接触白宫。如果中方现在发作,会削弱4月贸易战以来的各种收获。
中方反击时间点的考量,有一个细节必须注意,即便杜特尔特阵营胜选,还要待参议院在月底的确认程序,这场选举才算真正结束。从5月12日到月底,个人猜测,若小马科斯阵营落败,就可能在确认程序上玩花样,而美国中情局的花样是很多的。
菲律宾虽然号称民主,但投票徒具形式,美国比较支持的那一方,通常有底气“输了就掀桌”,政局会持续混乱直到真正的胜负底定。
台湾,目前就处于执政党“掀桌”,刻意制造混乱的阶段。
岛内不会反法西斯,更不会革命
426活动,号称25万人“倒赖”,不知道大陆涉台学者专家怎么看,我建议各方也不必报什么期望,这是一场绿营与“中间偏绿营”的斗争,无论胜负如何,结果都是绿的。
“中间偏绿”的路线,就是“中间偏独”的路线,是除了民进党之外,当今台湾政客、学者、专家与媒体人的主流,符合美国利益。
4月26日,朱立伦(前中)率国民党公职人员与支持者在集会现场
有一点希望大陆不要误会了,以为打击统派的主力是“台独”,事实上,“中间偏独”的这批人,打击统派最力。因为在意识形态上,“台独”并没有能力覆盖统派主张,反倒是这些伪装中立的人群,长期搭着绿营的激进本土主义便车,将统派推到极端主义光谱。
换言之,与菲律宾不一样的是,台湾地区政党的立场区隔极小,岛内并没有老杜特尔特这样敢于与美国保持距离的主流政党。并不是说老杜特尔特就反美,而是,至少他愿意尝试摆脱儿皇帝的束缚,为菲律宾争取自主性。台湾地区并没有这种政治家。
在美国对台湾地区强取豪夺的当下,在野力量的426活动于此完全不提,反倒是针对大陆。台下的支持者虽不见得买单,但整个活动就自我矮化为政党、甚至为党主席个人的生存保卫战。
这个活动因为失焦,并避谈美国与民进党联手卖台的现状,自然不会达到“倒赖”的效果。罢免的胜负尚属未知,但台湾在野力量基本缺乏杜特尔特家族的底气,斗不出什么像样的结果。
今年是反法西斯战争与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这是重新强调二战后秩序的一年,王毅外长也特别提到,台湾回归中国是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台湾正在法西斯化、纳粹化,也毫无反殖民与反军国主义的气氛,相反地,在实质上是回到了殖民时代状态,而且缺乏警觉。
有人说,大陆可能也在观察台湾在法西斯化过程中,民间是否会出现内生力量反抗。对于这个说法,我感到有点无奈,诸君不必费心观察,答案是不会。号称25万人示威,绝对不是你们想象中的“反抗信号”,更广大的一般民众,对执政党滥用司法斗争在野党基本无感,因为根本不认为火会烧到自己。
不会反法西斯,更遑论革命。在伪民主体制或者接近伪民主体制下,人民普遍认为投票就是革命。就算有政党不服输,并打着民主旗号反民主,人民也会忍到下一次投票。台湾地区是如此,菲律宾是如此,美国也是如此。至于示威游行,也被视为革命的温和版平替,不会起到革命作用。
特朗普上任百日,各地大规模示威游行就没少过,但白宫眼睛都不眨一下。直到中国在贸易战上硬刚,美国民众开始警觉物价将狂飙,这才使特朗普不得不让步。换言之,人民是末梢神经,最慢察觉痛感,而政客只要将痛感限制在可控范围内,或是干脆转移焦点,就能度过难关,继续胡来。
转移焦点,是特朗普在当前难堪处境中必然要做的事,而最佳对象也必然是中国。这一点,各方应该都有所觉悟,重点只在于,特朗普会走多远,会不会妄想诱发一个他自认可控的军事冲突,逼中方上谈判桌。
赖清德,正在等待这种圣旨。
特朗普会诱导台海与南海发生“可控的”军事冲突吗?
让混乱统治,然后控制混乱,这话是英特尔前执行长安迪·葛洛夫的座右铭。关于如何处理混乱(chaos),东西方文化各自都有所阐述,相较之下,西方更重视如何利用混乱,以求正面结果。
葛洛夫认为,混乱往往是创新与多样性的来源,不宜过早抑制。但混乱在产生创新后,便必须予以控制,否则无法最大程度收获创新的正面结果。
这不是葛洛夫个人的看法,而是西方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特征。纵容,甚至推崇混乱的主题,常见于艺术、文学等创作领域,葛洛夫引以为企业管理原则,在当时也算创见。
在政治领域,某种角度说,西方民主就是一种“利用混乱”的体制,特朗普是一个显例。
当特朗普察觉情势不妙的时候,往往就会制造混乱,以便乱中取利,重点是他敢走多远,这攸关特朗普如何判断“可控的混乱”。
当地时间4月29日,特朗普出席大型集会,庆祝上任100天 图/路透社
在特朗普第一任执政末期,选情对他极为不利,根据当时美国军方最高将领马克·米利(Mark Milley)的公开说法,他担心特朗普会对华开战(以挽救选情),所以致电中国军方,称美军不会对中方发起攻击。
米利(在电话中)说——事情看起来可能不稳定……但这就是民主的本质。
米利的说法遭特朗普否认,并抨击他叛国。此事真相不明,但很形象地凸显了美国政治有“利用混乱”的习惯。
客观地说,特朗普第一任期,确实多次发动可控的小规模军事攻击,如叙利亚、伊朗、也门、伊拉克,也曾与国安团队讨论“有限打击”(bloody nose strike)朝鲜的可行性,不过,这些事件都与他的处境没多大关系,不能说是“利用混乱”的作为。
换言之,历史经验与理性推估,都不支持特朗普会为了“利用混乱”来发动境外的军事冲突,尤其在中国周边。然而,通过代理人发动冲突,当然是特朗普的选项,前提是,美军不会被卷入。重点在于代理人冲突的“尺度”怎么拿捏。
菲律宾正在示范代理人“口头冲突”,用言语打“台湾牌”刺激中方。台湾方面并没有当即呼应,这可能意味着美方与菲方想测试口头冲突的效果,所以要求台方暂且“按兵不动”。
对此,中方的反应维持稳健,避免过激,自然是不希望为小马科斯选情加分,更不希望掉入美国促谈的陷阱。那么,既然美菲都没有达到目的,小马科斯随后是否在主权议题上加码,以及赖清德的520讲话,就是接下来的观察重点。
今年的美菲肩并肩军演(4月21日-5月9日),很明显在模拟台海战争,因此菲军方打“台湾牌”的挑衅意味高过以往,与中方的摩擦不能认定仅局限在南海,需要注意美菲会不会在台海边缘寻隙。
无论如何,美国已将台海与南海绑定为一个首尾相连的作战区域,中方的应对之道,我也说过多次,不再重复。相信北京也知道硬刚是上策,唯有时机的选择需要进行全盘考量。
特朗普会诱导台海与南海发生“可控的”军事冲突吗?这个问题并不完全取决于特朗普,也要看中方是否展现摊牌的姿态,让美国清楚认知在中国周边,战争是不可控的,如此,白宫就不敢弄巧。
合理预估,菲律宾、台湾地区与背后的美国,都会持续打擦边球测试中国大陆,而中方不掉入美国陷阱的最佳方式,就是超乎预期的硬刚,让所有挑衅者都认知到,利用混乱的负面后果难以承担。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