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服务器能更换吗东西问丨丁一凡:历史视角,关税战没有赢家

来源: 搜狐中国
2025-05-01 02:30:19

最佳回答

“阿里云服务器能更换吗”阿里云服务器能更换吗东西问丨丁一凡:历史视角,关税战没有赢家

  北京4月30日电 题:历史视角,关税战没有赢家

  ——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丁一凡

  记者 崔白露

  近期,美国政府宣布对贸易伙伴征收所谓“对等关税”,引发全球市场强烈震荡。分析人士指出,美国此举不但无助其解决国内问题,反而给经济全球化和多边贸易秩序带来巨大挑战,是损人不利己。

  关税战如何产生?历史上的关税战曾带来哪些后果?本届美国政府抛出所谓“对等关税”,有何历史渊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丁一凡日前接受“东西问”专访,作出解读。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记者:关税战是如何产生的?其经历了怎样的历史演变?

  丁一凡:关税制度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18、19世纪,欧洲大国会利用关税这一工具追求两个目的,一是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二是保护本国市场。

  工业革命前的重商主义时代,手工业发达的欧洲国家通过贸易出售制成品,换回更多资源。例如,葡萄牙、西班牙早期在美洲发现大量黄金、白银,运回欧洲成为富有国家。后来,英国、法国向葡萄牙、西班牙出口制成品,换取大量金银货币,促进国家经济繁荣。这期间,一些国家主张通过贸易顺差实现金银货币流入,通过关税和产业扶持等方式保护国内市场、促进出口。

  进入工业革命时代,欧洲成品制造从手工转为机器,生产效率大为提高。最早步入工业化的国家需要更大市场“消化”机器成本和产品,但后步入的国家倾向于保护本地市场和弱势产业,便加征关税,为本国工业化提供保障。

  除了做生意,国家之间还有实力竞争、地缘政治博弈,关税经常沦为博弈的工具。某国通过提高关税将他国产品排除在本国市场之外,他国也随之利用关税排斥该国产品。这样,双边关税越加越高,形成关税战。

2024年7月2日,河南一外贸企业正在把加工的钢铁产品转运上车。记者 阚力 摄

  记者:历史上有哪些关税战的典型案例?产生了什么后果?

  丁一凡:历史上真正被称为关税战的案例有两个,第一次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经济大萧条时期,第二次发生在美国总统特朗普第一任期内。

  经济大萧条时期美欧之间的关税战是一个典型。1929年,纽约股市崩溃,引发全球金融危机。1930年,美国国会通过《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将2万多种进口商品的平均关税从38%大幅提升至59.1%,引发全球报复性关税战,英、法、德等纷纷抬高贸易壁垒,国际贸易额三年暴跌60%。

  大萧条开始时,美国有430万人失业,到1932年,失业率几乎达到24%,失业人数达1200万,5000多家银行倒闭,数十万人无家可归。美国进口额从1929年的44亿美元降至1933年的15亿美元,出口额从54亿美元降至21亿美元;美国国民生产总值(GNP)从1929年的1031亿美元降至1933年的556亿美元。

  各国相互报复,国际贸易额急剧下降,经济危机又引发民族主义情绪,国家间陷入“以邻为壑”的政策博弈。随着多边合作体系崩溃,全球经济网络进一步割裂。贸易战与经济衰退呈现恶性循环,最终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

  2018年,当时美国政府指责中国对美有巨大贸易顺差,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大规模加征关税,进而挑起中美贸易战。

  实际上,货物贸易领域,美国政府限制技术产品对华出口,而要求中国购买的农产品、能源并无价格优势,但美国民众又需要中国廉价质优的消费品,因此才会出现货物贸易的不平衡;服务贸易领域,美国具有相当大的比较优势,据美商务部数据显示,自2017年以来美方对华金融服务出口始终保持在40亿美元以上,从中国获得的知识产权使用费超70亿美元。特朗普只谈货物贸易逆差,不谈服务贸易顺差,显然是片面的。

  事实证明,这次的关税战没有扭转美国的贸易逆差,也未能实现对华“脱钩”,中方的反制措施使美国农产品等对华出口锐减、损失了海外市场。

当地时间2024年11月29日,美国迎来“黑色星期五”购物日,纽约梅西百货总店迎来众多消费者。记者 廖攀 摄

  记者:自建国以来,美国历届政府的大规模加征关税有何历史渊源?

  丁一凡:无论是20世纪30年代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还是当前的关税战,都可看到美国历史的“遗产”。

  美国独立后,国家经济一度严重依赖欧洲。美国开国领袖经过辩论,决定走自主工业化之路,关税成为保护本国产业的重要工具。

  但美国各州自然禀赋不同,利益也不同。南方各州主要发展农业,出口市场是欧洲,是自由贸易的信徒;相反,北方各州发展工业,希望保护纺织机等产品的本土市场,主张贸易保护。双方的矛盾引发了美国南北战争,在各自付出惨痛代价后,最终以北方联邦胜利告终。

  随后,通过加征关税等贸易保护措施,美国工业化一路高歌猛进,成为全球最强大的工业经济体。因此,这之后美国经常会把大规模加征关税当作促进经济发展的“灵丹妙药”,不时拿出来用一下。但彼一时,此一时,老药治不了新病。

  记者:此次特朗普政府抛出的所谓“对等关税”政策,具有哪些特征?影响几何?

  丁一凡:所谓“对等关税”是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发明,这一政策的计算公式非常随意,仅用出口总额除以贸易顺差得出百分比,再除以二,便为对等关税率,没有什么根据,可谓独断专行。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下,这套关税政策几乎不可行,也对美国经济不利。

  经历几十年全球化,国际贸易已不仅是当年的制成品或原材料交易,而是供应链的组合。以中美两国为例,双边贸易中许多是半成品。例如,美国一家玩具生产商从中国进口玩具娃娃的头发,再制成娃娃出售,加关税后,美国厂商的生产成本大幅增加。别看东西小,要在国际供应链找到新的供应商,不是那么容易。

  资本市场非常敏感,关税一加,对中国供应链依赖严重的企业股票价格就往下滑。而这些企业往往是股市上最重要的蓝筹股,一旦价格大幅下跌,美国股市危机就不远了。

  美国消费市场对中国制造的依赖也很大。中国货短缺,物价就会上扬,加大通货膨胀压力,引起美国政府宏观政策调控困难。如果提高利率以遏制通胀,就会导致债务负担增加,投资成本上涨,美国经济容易陷入滞胀困境。

  记者:为何说关税战没有真正的赢家?当前国际社会应如何应对因关税战引发的危机?

  丁一凡:经济全球化时代,关税战是对自身和对手都损害巨大的行为,是典型的“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中美之间贸易额巨大,很大程度是因为各国之间搭建了一套复杂的供应链。若关税战打断供应链,中国生产商当然有很大损失,但美国的下游厂商、零售企业及消费者遭受的损失可能更大。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战针对所有国家和地区,基本上是将美国孤立于世界贸易体系之外。现在,许多国家意识到一旦让步,美国就会得寸进尺。中国坚决反制后,其他国家看到了大趋势,越来越多国家希望同中国加强经贸合作,共同抵御蛮不讲理的美国。

2025年4月29日,广州港首条直航南美洲西海岸的航线正式开通。图为参与航线运营的“中远海运伏尔加”轮有序装卸集装箱。记者 陈骥旻 摄

  经济全球化时代,即使美国想逆全球化,全球经济供应链也无法很快打断,并且要付出难以承受的巨大代价。美国需要根据市场预期修正其关税政策。(完)

  受访者简介:

丁一凡。受访者供图

  丁一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与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中国欧洲学会常务理事。著有《美元霸权》《美国批判:自由帝国扩张的悖论》《欧债危机启示录》《民主悖论》《跌宕起伏的中欧关系:从文明对话到战略伙伴》《发展新动能》等专著十部,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在报纸、杂志发表文章数百篇。

发布于:北京市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