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丨安达组合:中国不属于web服务器的安全措施的是民族音乐何以“出圈”?
最佳回答
“不属于web服务器的安全措施的是”东西问丨安达组合:中国不属于web服务器的安全措施的是民族音乐何以“出圈”?

组建于2003年、来自内蒙古的民族音乐团体安达组合,是目前为数不多成功迈入国际市场的一支中国乐队。其表演结合多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又具有新意。在通过综艺节目本土“出圈”前,安达组合早以巡演交流等方式赢得国际声誉。
3月至4月,该乐队进行了第11次北美巡演,行经美国、加拿大等十余座城市。在行程末站多伦多逗留期间,安达组合队长那日苏、女声主唱其其格玛、乐手青格乐图接受“东西问”专访,谈及他们如何界定自身风格,怎样赢得海外乐迷认可,以及对民族音乐传承与发展的思考。
视频:【东西问】安达组合:中国民族音乐何以“出圈”?来源:中国新闻网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记者:用音乐突破语言障碍,安达组合希望向世界各地传递怎样的故事?
那日苏:在西方演出时,观众并不能完全听懂歌词,但我们会作曲目介绍,在音乐环境中塑造一个拟表达的世界。
民歌最重要的载体是民族语言。我们大部分演唱是用蒙古语。对民歌的翻译或填词是用另一种语言让它有新的生命力,这是艺术创作。我们在表演中以音乐本身为主,让大家去理解我们的音乐世界。
我们的音乐也给大家传递了很多与自然非常接近的声音,草原的音乐可能更接近最本质、最简单的对父母亲和对自然的情感。
记者:在坚守浓郁传统民族特色的同时,安达组合也积极探索创新。乐队如何界定自身音乐风格?
那日苏:我们并不认为要把自己归类在任何一个风格中。可能有学者认为安达是世界音乐中偏民谣的风格,有时演出方因宣传需要,也会使用摇滚等词。
尽管我们使用民族传统乐器,但这些乐器已有了当代性。例如,马头琴已在一代代改良下有了很多技术进步,传统音乐也并非仅有了“现代外衣”,而是真正活在今天的音乐。它与世界不同的音乐风格是有关系、有碰撞、有共鸣的。
其其格玛:我是生长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三少民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的孩子,这片土壤给了我特别不一样的东西。我在有非常多民族歌曲、语言完美融合的环境中成长,妈妈是非遗传承人,我们是唱着民歌、活在当代的人。因此,我们的音乐,它不被界定就是最好的。

记者:安达组合为何能赢得海外乐迷喜爱?如何理解“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那日苏:安达要走自己的音乐道路,首先要保持自己的风格,但也不能太固守(陈规),应该融合更多世界其它音乐的风格,让自己的音乐更丰富,让更多不同的观众喜欢。
不仅是蒙古族,草原可能是人类心灵深处的一种向往,草原文化对全世界的人们都有一种内在的吸引力,草原音乐也很开阔。长调等艺术形式可以表达很具象的生活方式,也能让不同民族的人容易理解。
我们一直在借鉴多种音乐风格,让现代的表达融入传统乐器和音乐。这个不能很生硬,需要思考如何有联系地把它们融合,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跟观众有共鸣,就会有更多人喜欢。

记者:如何看待当今的综艺、娱乐平台和社交媒体等传播渠道?安达组合是否会更多地迎合乐迷和市场?
青格乐图:我们的音乐有很多可塑性。我一直认为,综艺、音乐厅或是摇滚音乐节,呈现安达组合的音乐都没有问题。听我们的音乐或听蒙古族好来宝(说唱艺术)也是时尚、很酷的存在。迎合观众的话,可能舞台形象上比以前更加亲民一些。
其其格玛:我们的民歌改编富有空间,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做自己,做的是非常有意思的改编和尝试,这就是艺术或民族音乐的当代性。通过综艺节目,有很多年轻人看到并喜欢安达组合,但之前我们已有了深厚的底蕴。音乐人最大的魅力就是有沉淀的心态,无论面对什么样的环境、风格,都能游刃有余地去展示。
那日苏:不能说是迎合,但要去思考市场,思考如何把传统音乐用当代方式传递给年轻人。我们不能总觉得传统就是最好,市场也非常重要。需要训练演出能力,同时要思考怎样让作品更有时代性,让更多人接受。
记者:以安达组合广为人知的作品《江格尔英雄赞》为例,你们进行了怎样的改编和诠释?
那日苏:英雄史诗《江格尔》是中国三大少数民族史诗之一。进行舞台化展示时,编曲是乐队中弹奏托布秀儿的乌尼。最传统的、民间的《江格尔》史诗就十分有摇滚的律动,但托布秀儿的节奏可能没有那么快。在编曲时,我们强化了这个律动,让它呈现更有力量的、摇滚的状态。
其其格玛:蒙古族音乐重要的一是律动,二是旋律。音乐家不仅进行表演、演奏,也需借助艺术的土壤不断学习和完善自己。同样是安达组合演绎的《江格尔英雄赞》,现在的会比10年前的更好。我们的音乐会越来越平衡,展现整体的、美的和深层次的东西。

记者:在流行“短平快”信息的当下,如何把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音乐更好传播给年轻人?
青格乐图:我认为,现在的年轻人不会觉得民族音乐是“土”的,传统音乐中很早就存在复杂的和声。我接触过很多学生,很多年轻人喜欢独立音乐,或许是因为听完流行的音乐后,他们的感触不是很深。相信按照我们的风格继续走下去,会有越来越多人喜欢。这可能需要一点时间,但我相信坚持自己的文化底蕴一定可以。
其其格玛:我们已经培养了好几届安达班(内蒙古艺术学院民族音乐组合传承创新班)。经过三四年学习,学生毕业后会对民族的长调、民歌更有感情。我所教授的呼伦贝尔民歌传承班,要教五种不同的音乐风格和民族语言。学生们会觉得拥有了比别人更多的体验,了解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布里亚特人和巴尔虎人的民歌。老师是学生的榜样,我们去了很多国家,开阔的视野和观念对学生也很重要。
那日苏:除了自身的传统之外,年轻人思考音乐是有当代性的。传统音乐有时可能离市场化较远,安达组合做的就是把传统音乐与市场和年轻人作连接,我们也特别喜欢做这件事。这很难,但应努力去做,让传统的东西更时尚,让大家知道它的价值。
我们还需要继续探索。以乐器为例,相比西方很多乐器,我们的一些民族乐器还不稳定,巡演时,冷热、地域的变化可能导致明显跑弦、跑音。未来,民族乐器的制作可能会越来越规范,这些都会逐渐让我们的音乐更丰富、更完善。
今天,用我们自己和更多年轻人能理解的音乐语言去演奏传统音乐,是我们一直在路上的事业。当然,传承的原生土壤是最重要的,我们才能听到这些音乐,并且有一代又一代人去传承它。(完)
受访者简介:

安达组合,由9名蒙古族成员组成,是受过正规系统音乐训练的“学院派”,被誉为当代草原音乐走向国际的一面旗帜,草原音乐对外传播和交流的一个轻骑先锋。迄今已赴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逾千场。2016年,内蒙古艺术学院引进安达组合,向成员颁发聘书并组建民族音乐组合传承创新班——安达班。目前成员有博·那日苏、其其格玛、毕力格巴特尔、乌日根、乌尼、青格乐、赛汗尼亚、阿·乌日根、青格乐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