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桑花之爱”步履不停|上海“安erp服务器配置清单杰拉”十二年初心不变 为成千藏区家庭带来希望

来源: 搜狐专栏
2025-05-01 17:37:19

最佳回答

“erp服务器配置清单”“格桑花之爱”步履不停|上海“安erp服务器配置清单杰拉”十二年初心不变 为成千藏区家庭带来希望

东方网记者靳慧、熊芳雨、柏可林5月1日报道:4月30日清晨,南木林县中心医院门口的小广场早已被挤得满满当当。上百名带着孩子的家长,翘首以盼:“上海安吉拉(藏语:医生)来了。” 这些家长中,有的凌晨就从周边县城驱车赶来,只为让孩子能得到上海专家的诊断。在他们心中,上海医生不仅医术精湛,更承载着孩子康复的希望,而这份希望,源于一项持续了12年的卫生援藏公益项目 ——“格桑花之爱”。

4月30日,当地藏民得知上海市儿童医院的专家要来南木林县中心医院巡诊,早早排队等候,一个小朋友的红色襁褓上刺着“扎西德勒”的藏语

十二年坚守:从先髋筛查到千名患儿重获新生

卫生援藏,意义深远。它不仅是对藏区群众生命健康的守护,更是促进民族团结、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区域均衡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医疗资源的输送,让藏区的孩子们也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摆脱疾病的困扰,这不仅关乎个人和家庭的幸福,更对藏区的未来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上海市儿童医院编撰的育儿科普读物《家长请放“髋”心》免费发放给当地藏民,普及DDH的防治常识

"罗医生,扎西德勒!"人群中,旺姆的妈妈格外显眼。2023年旺姆通过 “格桑花之爱”公益救助项目前往上海,成功接受了髋关节手术。得知当时为他主刀的骨科罗义医生随巡诊团队来到南木林县,家人带着旺姆早早地就来到了医院。“前几天县医院通知我,上海医生要来巡诊,可以来复查,我特意来找罗医生。上海医生给了我们重新走路的机会,这份恩情我永远不会忘。” 旺姆妈妈眼中闪烁着感激的光芒。

上海市儿童医院副院长杨晓东为藏区患儿筛查疾病

“格桑花之爱” 项目的缘起,要追溯到2013年。当时,上海市儿童医院援藏干部杨晓东来到西藏日喀则,开启了为期三年的援藏工作。在医疗巡诊过程中,他发现日喀则地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发病率居高不下。作为一名心内科医生,杨晓东毅然 “跨界”,发起了 “格桑花之爱” 公益救助项目,旨在为日喀则农牧民儿童开展 DDH 筛查,并对符合条件的儿童进行救治。

上海市儿童医院医务社工谢一安抚患儿情绪

如今,“格桑花之爱” 已成为上海医疗卫生援藏的一张闪亮名片。12年来,超过万名西藏儿童接受了先髋筛查,1000余名患儿得到救治,其中700余人次重症患儿在上海市儿童医院接受矫治手术后回归正常生活。这些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公益基金会、华泰证券的支持下,该项目就像高原上盛开的格桑花,给无数家庭带来了温暖和希望。

病历本里的信任:藏族患者自发为项目"宣传"

4月29日至30日,“格桑花之爱” 先天性疾病巡诊筛查公益项目团队先后抵达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和南木林县人民医院。在熙攘的候诊区,记者注意到一个动人细节:不少患者手中都紧握着一本病历本,封面"上海市儿童医院"的字样依稀可辨。这些来自牧区、农区的家长们,有的身着传统藏袍,有的脸颊还带着高原红,他们不约而同地保存着这份"凭证"。

上海市儿童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朱宏斌为藏区患儿听诊

“这是去年去上海做手术时的出院小结”,牧民扎西从怀中掏出一个塑料袋,里面整整齐齐叠放着上海市儿童医院的病历本和检查单等。他的儿子丹增罗布在去年“格桑花之爱”的筛查中确诊先天性心脏病,病情比较复杂。“后来是儿童医院心外科洪海筏医生和朱宏斌医生帮孩子做的手术,此次听闻上海专家前来,全家一大早就出发,驱车5小时赶来复查。”扎西感慨道:日喀则到上海将近5000公里,去一趟不仅耗时久,经济压力也不小。上海医生来巡诊,对我们患者来说,复查、看病方便太多了。

上海市儿童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罗义查看一名多指患儿的病情

这些受益的患者,也自发地成为了 “格桑花之爱” 的宣传员。骨科医生罗义此番还遇上一位“老朋友”。他的一位2023年通过公益项目在上海做髋脱位手术的病人,这次带着家族中刚出生1个多月、天生6指的小婴儿,从江孜县赶来。罗义医生和护士张菁菁小心翼翼地揭开襁褓,露出婴儿多出的手指,俯身细致检查后,向家属解释:"这是多指畸形,在新生儿先天性骨科畸形中较为常见。考虑到孩子现在才1个多月,我们建议等他6个月大时再进行手术。"说着,罗义比划道:"手术会沿着这个自然纹路进行,术后配合康复训练,对手部功能几乎没有影响。"专业且耐心的解答让焦急的家长如释重负,连连道谢:“之前在上海,罗医生也是这样耐心。谢谢来自上海的医生,两次救助我的家人。”

步履不停:不知疲倦的“格桑花”奔赴高原

在巡诊过程中,眼科医生乔彤是当之无愧的 “大忙人”。4月30日上午,她在日喀则市人民医院连做两台斜视手术,顾不上吃午饭,又马不停蹄地驱车一个多小时赶到南木林县人民医院为眼疾儿童看诊。50多位等候多时的眼科疾病患儿和家长挤在诊室门口排成长队。看着看着,乔彤医生忍不住了:“怎么又是同样的症状,今天看的 50 多位患儿有三分之二都是卡他性结膜炎,比例太高了,在藏区推广这个疾病的科普与防护刻不容缓。” 她不仅手写眼药水名称,还从包里拿出带来的眼药水,仔细叮嘱家长用药方法,症状轻一些的用这瓶,症状重一些的用另一瓶。

上海市儿童医院眼科主任乔彤为藏区患儿看诊

当天晚上,乔彤就联系上海的后方团队连夜做了“春卡”病例分型,赶制了一份“春卡”自救指南科普,打算做成浅显易懂的卡片,分发给藏区群众科普。

上海市儿童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董良超和主治医师柯呈辉查看患儿X光片

在骨科诊区,董良超、柯呈辉两位骨干医生全身心投入。“这个孩子左脚趾头外翻很严重,已经影响到日常走路了。你脱下右脚的鞋我看看情况。” 面对一位小女孩严重外翻的左脚,董良超医生蹲下身子,仔细检查。当小女孩的爸爸表示右脚正常无需查看时,董良超坚定地说:“不可能的,两只脚肯定都有,只是一个轻一个重。” 果然,脱下袜子后,右脚大拇指也存在外翻症状,只是程度较轻被忽略了。“先去拍个片子,评估下骨骺闭合情况吧。” 董良超的专业判断,让家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上海市儿童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宗艳芳为藏区患儿做彩超

心内科诊室外,一位双胞胎的妈妈攥着皱巴巴的检查单,眼神中透着不安。就在半小时前,心内科医生宗艳芳通过心脏彩超筛查,发现这对曾被判定 “卵圆孔已闭合” 的孩子,竟依然存在房间隔缺损。

“别担心,我来看看。”心内科医生杨晓东像“老父亲”般抱起双胞胎,用听诊器听着心跳。“缺损直径处于介入治疗的指征范围。”杨晓东轻声安慰说:“微创介入封堵术是一种成熟、安全的治疗方法,不用担心,就像给衣服补个小洞,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几天就能出院。你们先登记好信息,等我们通知。” 温暖的话语,让焦虑的妈妈安心不少。

上海市儿童医院骨科教育护士张菁菁记录患儿拍片情况

晚上9点,回到日喀则市里的医生们结束了一天的巡诊。而乔彤医生心里还惦记着上午手术的患儿,又前往病房查房去了。之后“格桑花之爱”筛查项目的医生们还要前往日喀则地区萨迦县、定日县、江孜县巡诊,这些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方,还有许多藏区孩子在等待他们。每一次出诊,都将有藏区的孩子被治愈。从筛查诊断到手术治疗,从健康科普到术后随访,“格桑花之爱” 公益项目用十二年的坚守,在雪域高原上搭建起一座生命的桥梁。

发布于:北京市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