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全球时刻,全球南方有望破零售服务器放哪里好“智能鸿沟”|讲堂176-2②
最佳回答
“零售服务器放哪里好”DeepSeek全球时刻,全球南方有望破零售服务器放哪里好“智能鸿沟”|讲堂176-2②
【导读】4月26日,全球南方系列十讲的第二讲“数字技术在全球南方的开源与共享”,在华东师范大学普陀校区举办。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余南平做主讲,并在圆桌环节与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人工智能金融学院院长邵怡蕾、字节跳动智能算法产品原高级总监余祖坤、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吴冠军展开多维度讨论。约150位听友参与现场互动。上观App、央视频、华东师大微信公众号、文汇报微信公众号等同步直播,约1.5万人次观看。
本次讲座由文汇报社与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联合主办。
现将内容整理后分主讲、圆桌、提问、5分钟快评等予以分享。此为圆桌上篇。
文明视角与常识角度的观察
*DeepSeek的全球时刻,在于破除“技术封建主义”
吴冠军从文明视角对主讲展开评论
吴冠军:我注意到余老师非常细腻地把数字技术和后面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做了一个区分,这个区分很重要。数字鸿沟这个概念讨论了很久,我今天要提出“智能鸿沟”的概念,以此视角,发现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会大不相同。
这两年学术界有个很有影响的概念叫Technofeudalism,即技术封建主义,它和我们今天思考的全球南方关系密切。欧洲中世纪的封建主义时代,庄园里有领主和农奴,农奴不能自由流动,和领主是人身依附关系。提出技术封建主义概念的学者认为,随着智能大平台的崛起,虽然当代人身处资本主义社会,但形成的是像中世纪般的依附关系,因为用户无法离开平台,宛如“数字农奴”,这是一种非常霸道的关系——要么你在平台里面,要么你与这个世界不发生关系。
希腊财长曾批判技术封建主义
我们今天不但有“智能鸿沟”,还有“智能领主”。通用人工智能(AGI)正在逼近,据马斯克的说法就是2027年,那时人只有两种选择,要么仍然满足于普通人的思考速度、智能水准,要么就付费搭上这辆通向AGI水准的列车成为“当代人”,做“当代人”的代价就是你得加入智能平台,这就形成了一种新的人生依附关系。但今天余老师提出“DeepSeek的中国时刻”,我认为是“DeepSeek的全球时刻”,尤其对于全球南方,对于今天的智能领主,DeepSeek完全打破了价格垄断,使得我们在每个可能的生活接口处都拥有智能连接。
今年1月21日,美国宣布了Stargate(星门)计划,即投资5000亿美元建设数字智能基建。如果没有Deepseek打破美国智能平台的垄断,以后特朗普主义政客要赶走那些所谓的“illegal aliens”,不需要说他们是罪犯,只要说一句他们弱智,对方就是 “sub-human”(亚人类)了,那时这个世界具有怎样可怕的智能鸿沟呢?
所以,今天我们正处在从数字鸿沟裂变为智能鸿沟的转折点,而中国DeepSeek的问世和努力意义重大,因为它能真正改变这两个鸿沟的形成。
*全球南方代表喘息、空间,是北方必不可少的另一极
邵怡蕾点评主讲,凸显全球南方的文明要素
邵怡蕾:我是人工智能研究者,也是经济金融研究者,然而最近我最关注的学科是地理,几乎每天都在看世界地图。智能带来的所有变化和地缘政治密不可分。目前世界上每一个地区的人工智能策略和布局都是不同的,如美国、中国、欧洲、中东、南南,这五个区域的人工智能的定位和布局都由它所在区域的地缘政治所决定。
我们先不讲技术,讲常识。假设把全球南方从地图上抹掉,地球上80亿人,仅靠北方国家的资源能否养活?为何南方很重要,如同围棋里活棋需要有气,气是缓解压力的地方。世界北方代表的是先进、竞争与垄断,那么南方虽然相对落后,却也是地球和人类喘息的地方,南方代表的是合作、共赢与互助。世界想要存活,必然要有这两极,有发展就一定有相对落后、相对慢的地方,只有在慢的地方才能得到喘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相互竞争固然很重要,但这个常识也很重要:地球的生态环境、国家的地理分布是如何才能形成和谐可持续的。
常识之二,从硅基经济学看世界地图上的贸易流动,碳基的流动遵循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规则,未来硅基的流动会是怎样的?“南南”提供的喘息、空间、慢速度非常重要,这直接决定了我们的文明是怎样的。文明并非只有竞争,竞争只是文明长河中小时段的主题,历史上也不是只有先进者才能定义文明。我们对于小语种、稀缺的多样性、即将遗失的文化是什么态度,才是人类对于文明的定义。人类的文明不是强者所定义,恰恰是强者对于弱者的态度所定义。
数字技术1.0对全球南方的帮助
*1.0时代,南方运用AI很有限,并不冲击劳动力市场
余祖坤从产业角度梳理了人工智能1.0时代全球南方的业务
余祖坤:作为人工智能的产业从业者,很多时间是盯着用户和产品,尤其是OpenAI问世之后,就一直盯着北美的AI进展。现在要换个视角去看AI给全世界带来的变化,尤其是给南方国家带来的变化。我们姑且把2016年AlphaGo出现到ChatGPT出来之前的近十年称为这波人工智能浪潮的1.0时代,它有几个特点。
一是大部分能够规模化适用的技术集中在机器视觉上。比如2016年之前的AI四小龙,大部分在做机器视觉,典型的应用场景是人脸识别和AI美颜,今天在中国任何一家酒店、机场都有AI身份识别了。当时很多是“互联网+AI”的应用,但AI场景的价值获取还是被硬件企业和互联网企业所主导,摄像头企业和互联网企业之类的公司往往是价值链的“链主”。对AI技术的使用给一些互联网产品的体验带来很大提升,比如AI美颜功能能够快速让手机里的自己更符合想象,因此体验上会很快乐。
二是计算机视觉应用走出了一些规模化场景。那时做计算机语言的人工智能只能在论文里发挥才能,实际场景中NLP的场景常常被用户吐槽为“人工智障”。类比一下,1.0时代AI技术像一个小学生,只能做加减乘除,微积分计算就不太行。
全球南方国家对人工智能的使用在1.0时代基本较少,当时人工智能还只是一个工具,它并没有真正冲击到劳动力要素。所以当时南方国家的劳动力更有竞争力,可以承担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比如做外包、做客服,这个逻辑还是通的。但在2.0时代,生成式AI技术对人工智能的能力带来很大提升,使用AI技术的人的逻辑就改变了。
*大量复制中国模式——移动支付和电子商务
肯尼亚的M-Pes电子支付系统迎来18周年庆贺研讨
邵怡蕾:大模型出来之前,数字经济对于全球南方的影响,普遍是在复制中国模式——南方国家大多是人均GDP较低的人口大国,数字经济最大的两个应用就是移动支付和电子商务。为了让电子商务和移动支付能够在南方国家应用,由IMF领导,在全球南方做了大量基础设施建设。人工智能大模型问世后,其技术扩散的速度会更快,应用的广度会更广,因而需要南方国家更广泛地协作,如形成南南联盟,一起讨论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的标准,以何种价格从哪里输入智能,首先智能化改造哪些行业,是农业还是制造业、零售业。数字经济1.0时代,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建设已经做了很多基础建设,许多中国工程师已经在全球南方国家工作,如果没有这个基础,现在想要弥合全球南方的智能鸿沟,几乎是不可能的。
*2.0时代,更注重研究技术冲击下增加文明的包容性
余南平分享两个相联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研究方法的变化
余南平:2023年,我完成了《全球价值链与新型国家关系的型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涉及学科跨度比较大,主要是针对产业链和供应链导致的国际权力变迁问题,但同时要分析细节性问题。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和全球南方国家共同携手重构了全球价值链。生产中心从北方国家向南方国家进行转移,中国首当其冲,目前约占全球制造业30%多,美国仅有约10%,其余都转到了东南亚和墨西哥等地。东盟国家的重要性显著提升了,现在越南显然已经是某种意义上的制造大国,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表现也不错,而在亚洲,中国则完全顶替了当年日本的地位。
2023年价值链课题结项后,我接着做《颠覆性技术发展对新型国际关系的型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时,当时人工智能的“涌现”已经开始,但以何面貌出现还不能清晰地预见,所以定位为“颠覆性技术”。刚才余总也讲了,当下的人工智能习得能力更难,门槛更高,所以全球南方面临的挑战更大。但同时,南方国家这么多活动轨迹又都是可观的数据,数据也为优化模型训练提高了可能性。任何一个大厂要做主流顶尖模型,现有的数据都是不够的。目前,中东地区也在做阿语模型,就需要大量的采集数据,而如果带有伊斯兰文化的阿拉伯语模型如果做成,那么如邵院长所说,多样性是文明的特征。
现场近150名听众来自各个领域
我做这两个重大课题的方法论是不断变化的,会更多考虑遭受技术冲击的环境下如何增加文明的包容性和弹性。全球南方国家的样板,除了中东地区,更富有典型性的是拉美国家。拉美国家场景多样性、人群多样性,人工智能颠覆性技术也为它的发展带来了机遇。过去我们说的合作是通过产业链协同、设备引进的掌握学习而展开的。而现在,只要保持学习热情、拥有合作意愿,大模型就能跨时空、跨区域地随时在线提供合作与学习。因此,中国帮助南方国家建设、提升技术能力的路径和方法与以前有所不同,如吴院长所说,DeepSeek不仅是中国时刻,更是全球时刻,尤其是全球南方时刻。
整理 李念
圆桌下:硅基经济重构定价、开采、结算权,全球南方如何开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