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社会·法治

独家披露:美方多渠道主动接触中网站服务器地址是什么方希望谈关税

本报记者 刘少华
2025-05-01 07:41:58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最佳回答

“网站服务器地址是什么”独家披露:美方多渠道主动接触中网站服务器地址是什么方希望谈关税

(原标题:独家披露:美方多渠道主动接触中方希望谈关税)

谭主从消息人士处获悉,近一段时间,美方通过多种渠道主动与中方接触,希望与中方就关税问题进行谈判。

近期,美国总统特朗普和其经贸团队频频放风,称美国正在与中国进行经贸谈判。

国际经贸谈判专家跟谭主分析,美国越是频繁释放消息,就越显现出其急于推动谈判的心理。

独家披露:美方多渠道主动接触中方希望谈关税

图为中美国旗 资料图

关于谈,商务部发言人此前有过回应:

如果美方真想解决问题,就应该正视国际社会和国内各方理性声音,彻底取消所有对华单边关税措施,通过平等对话找到解决分歧的办法。

从谈判的角度来讲,目前,美国一定是更着急的那一方。

当前,特朗普政府面临多重压力,首先就是经济压力。

美国商务部4月30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按年率计算萎缩0.3%。

过去两年,美国GDP增速基本略高于2%,但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已经开始冲击美国经济。

这不是美国第一个出现下跌的经济指标,通过对特朗普政府宣布加征所谓“对等”关税以来的外媒报道进行分析,谭主发现,过去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跌”这个词频频出现:

||4月8日,美国股市高开低走,三大指数收盘集体下跌。

||4月16日,美国股市当日收盘大幅下跌。

||4月21日,美国股市下跌,美元汇率跌至近三年低点,投资者对美国经济前景感到担忧。

有意思的是,就在市场“跌跌不休”的同时,特朗普政府也在同步上演着另一出“大戏”。

4月9日,也就是美股暴跌后没几天,特朗普政府突然来了个政策“急转弯”:宣布对大部分国家暂缓90天实施所谓“对等”关税。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背后是经济压力、市场动荡和国际反制的重重考量。

紧接着,特朗普开始了他的“话术表演”。

4月17日,特朗普第一次提到在和中国讨论关税协议,而前一天,美股三大股指全线下跌。

从这天起,特朗普开始频繁地、拐弯抹角地暗示:我们和中国在联系。

但市场并未买账,特朗普这边“创造事实”,那边美股该跌还是跌,一路探底。直到4月21日,美股跌到了谷底,美元也疲软不堪。

这个时候,光靠“模糊表述”显然已经不够用了。于是,特朗普开始明确表示,不仅要“非常友好地与中国谈”,还要“大幅降低”对华关税,希望能够达成贸易协议。一直到4月25日,特朗普连续四天基本每天都会释放一次中美“正在联系”或者“已经联系”的信息。

这话一出,效果立竿见影。美股应声上涨,美元也开始走强。

眼看这种套路有用,特朗普和他的经贸团队就开始“硬蹭”中国,短短10天之内,至少就说了11次“在和中国联系”。

在美国没有实质性举动前,中方没必要和美方谈。但是美国如果希望同中国接触,现阶段对中国来说也没有坏处,中方需要观察甚至逼出美方的真实意图,掌握谈和打的主动权。

除了经济上的压力,在舆论上,特朗普政府的压力也很大。

特朗普上台以来,有关关税话题的境外社交媒体讨论超过了2000万条。

2月1日美国加征关税时,美国老百姓怀疑和焦虑的态度约占65%。而到了四月初,对关税反对的声音比例直接升到了80%左右。

这是为什么?

首先,关税反噬了美国制造业。

中国目前已对7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彭博社报道指出,“美国国内目前对这7类中重稀土进行精炼的能力为零。”

而此类稀土例如镝、钇、钆等都是军工武器所需要的,据分析,目前美国的稀土储备只能满足几个月而不是几年的需求,美国的军工项目将受到严重影响。

从对外贸易来看,美国更是自绝于全球市场之外。

通过开源平台可以看到,与上海港一片繁忙的景象不同,美国最大、最繁忙集装箱港口洛杉矶港显得十分冷清。

美国最大、最繁忙集装箱港口洛杉矶港显得十分冷清

||这是4月30日Marine Traffic平台上上海港和洛杉矶港的船舶对比

该港执行董事吉恩·塞罗卡表示,由于美国关税政策的影响,洛杉矶港下周入境货运量预计将比去年同期下跌超过35%。

但在大洋彼岸的中国宁波舟山港老塘山作业区,4月有大概40艘巴西大豆船靠岸,相比于去年同期的27艘次,同比增加了约48%。

而目前,谭主从该港口独家了解到,进口的美国大豆数量已经锐减。根据联合国数据,2024年美国出口大豆中51.7%都销往中国,中国是美国大豆的最大客户。

与此同时,不止大豆,猪肉等美国对华出口农产品都受到很大的影响。

从美国国内的供应链来看,失去中国制造的美国家庭,很有可能会陷入“家徒四壁”的窘境。

前不久《纽约时报》发布了一则数据可视化报道,从厕所到卧室,详细列举出了美国家庭中每一类商品从中国进口的比例,烤面包机、雨伞、闹钟等商品从中国进口的占比都超过了95%。

失去中国制造的美国家庭

||美媒用一篇可视化报道,展现一个普通美国家庭对中国进口产品的依赖比例程度。灰色表示这一品类从中国进口率为0—20%,绿色为20%—40%,黄色为40%—60%,橙色为60%—80%,红色为80%—100%。

也就是说,一旦这些商品没法顺利从中国进口,美国民众将面临在国内几乎断供的窘境。

在这种情况下,特朗普政府希望尽快在关税中找到突破口,重新营造“美国赢了”的叙事。

于是,在与他国的谈判中,特朗普政府还是想借中国说事。

最近一段时间,美国正在逐步推进跟印度、日本和韩国的谈判。

但是,谈判进度却并不如美国所愿。

在同日本的首轮谈判后,日本并没有答应美国的任何一项要求,双方仅仅计划了接下来的谈判安排。

实际上,在派经济再生大臣赴美谈判前,日本首相石破茂就提到“不准备作重大让步”。首轮谈判后,石破茂又提到,“日本并不打算唯命是从地按照美方要求承担更多负担。”

跟韩国的谈判也是类似的情形。尽管美国财长贝森特称美韩将很快达成谅解协议,但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官员回应,在6月3日韩国总统选举前双方不可能敲定协议。

在多数国家都保持观望的情况下,特朗普频繁释放在同中国谈判的消息,还有一重重要的意图。

国际经贸谈判专家跟谭主分析:

首个与美国达成协议的国家,会给后续谈判提供重要参考。其他国家都会根据首个协议,来判断哪些方面存在与美国博弈和谈判的空间。中国是被加征所谓“对等”关税最高的国家,如果连中国都要作出巨大的让步,主动去找美国谈判,那对其他国家而言,能够争取的空间就非常有限了。

也就是说,通过释放中方急于找美国谈判的信息,特朗普试图给其他谈判对手制造时间压力,迫使其出于这样的压力,急于与美国达成谈判结果,从而向美方让渡更多利益。

通过回溯特朗普过往的多次发言和传记,谭主发现,这都属于他的一种交易策略。

从谈判的角度来说,特朗普运用的是“战略不确定”策略。

说白了,就是故意不按常理出牌。特朗普团队认为,“确定性”在谈判桌上反而是个阻碍。如果对手搞不懂你的逻辑,就得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分析、去判断,信息处理成本大大增加,一不小心,就可能掉进“误判”的坑里。

用这种方式,扰乱对手的阵脚,增加对手的焦虑,最终迫使对手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作出让步。

【谈判分析】

但实际上,洞穿美国的谈判心理,就会发现,在接触方面,我们不是理亏的一方,也不应该藏着掖着,我们很坦然。

对于特朗普所谓的“战略不确定”,其实也没有什么好迷惑的。有“不确定”,那我们就消除“不确定”——美方如果想和中方进行接触,中方就利用这些接触意图,逼出其真实的意图,更好地掌握主动权。

这种谈判和博弈,讲历史,5000年文明积累了太多智慧与经历,讲实操,对美斗争,我们也有的是经验和策略。

说到底,还是那句话:

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

这是中方的底气,也是中方的定力。

(责编:11月起多项新规开始执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分享
  • 关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