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首次亮相海外!产业推介+国际合作,助力企业出海拓市场新网互联云服务器
最佳回答
“新网互联云服务器”松江首次亮相海外!产业推介+国际合作,助力企业出海拓市场新网互联云服务器
5月8日,2025年“上海之帆”经贸(人文)巡展在日本大阪开幕,松江区作为受邀参展区县之一,以整体形象首次亮相海外,开启为期一周的日本、韩国经贸之旅。
5月8日至14日,松江通过设立主题展区、组织企业集体出展、开展对接洽谈等形式,系统推介重点产业体系,支持本地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深化与日本、韩国等国家地区的经贸交流与合作。
科创引领,打响“2+7”现代产业体系“新名片”
在大阪国际会展中心,松江区设立了50平方米特装展位,围绕“科创、人文、生态、现代化新松江”主题,通过主背景板、多组灯箱和双语LED影像系统,集中展示松江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城市建设等领域的发展成果。展览内容突出推介松江“2+7”现代产业体系,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装备两大主导产业,以及先进材料、卫星互联网、智算服务、仪器仪表、生命健康、时尚消费品、文旅影视等七大重点产业集群。
展会同期,上海松江城市推介会于5月8日在展览中心举行。推介会现场,松江区相关部门围绕“投资环境与科创生态”“城市规划与城市更新”“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等主题作推介。内容紧扣产业发展、城市功能、绿色生态三大核心,充分展示了松江在推动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和城市品质提升等方面的最新成果。
活动吸引了来自日本商工会议所、在华日资重点企业、中日商协会等近百位工商界嘉宾。参会日本企业主要来自先进材料、生命健康、汽车零部件等领域,彰显出中日双方在高端制造和新兴产业合作方面的高度契合。
在企业案例分享环节,明治株式会社、阿尔卑斯物流株式会社以及瑞穗银行代表,分享了各自在松江投资发展的实践经验,从项目落地、技术改造到市场拓展,多角度印证了松江区优质的营商环境与高效的政府服务,进一步增强了现场企业对松江投资机遇的信心。
松江区经委副主任何伟晨表示,松江区通过此次推介会,重点邀请了日资企业、金融机构、贸易促进机构及商会代表,致力于在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推动高端项目落地,同时促进本地企业与日企在研发创新、供应链整合、跨境服务等方面深度合作,形成双向投资与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据悉,巡展期间,松江代表团还将走访多家日本、韩国知名企业和行业机构,围绕产业合作、市场拓展、投资对接等主题深入洽谈,拓展招商引资和产业协作的渠道与空间。
抱团出海,扬帆企业国际化“新航道”
围绕本次巡展,松江区精心组织了30余家优质企业参展,涵盖新材料、高端制造、数字经济、文化创意等多个领域,包括5家“小巨人”企业、14家高新技术企业、13家专精特新企业。各企业展位围绕松江主展区布局,统一形象亮相,形成集群效应,充分展示松江产业体系的整体实力与协同发展潜力。
何伟晨介绍,参展企业除现场展示产品与服务外,还将通过专设商务洽谈区与日本、韩国本地企业深入对接,聚焦出口业务拓展、技术合作、投资设厂等方向,积极寻求务实合作机会。制造业企业希望通过本次机会开拓出口和在海外设立基地,文化影视企业则力争将松江制作的影视作品与文创产品推广至日韩市场,探索本地化开发合作。
从“产品走出去”到“产业链走出去”,本次参展不仅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也推动本地产业与国际市场更精准高效的对接。
为了降低企业参展门槛,松江区积极争取国家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布展及差旅费用由政府承担80%-90%。松江区投促服务中心主任许浩表示,本次参展体现了“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务实模式,帮助本地中小企业有效拓宽国际渠道,增强了国际化发展的信心与动力。
开放融通,融入全球创新协作的“新生态”
借助“上海之帆”平台,松江区正加快融入全球创新资源与产业链协作体系。展会期间,松江区积极对接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日中经济贸易中心、关西经济联合会、大阪府政府、大阪市政府,以及韩国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KOTRA)、韩国中小企业振兴公团等官方机构,持续拓展国际合作网络。
展会期间,正值2025年大阪世博会举行,日本及周边地区国际关注度持续升温,为松江区本次参展和招商对接提供了更广阔的国际窗口。通过在展会期间加强与世博会相关资源机构、国际商协会、产业联盟的交流合作,松江区进一步扩大在全球专业观众和投资者中的曝光度,助推产业项目对接与城市品牌国际传播。
截至2024年,松江区累计引进外资企业7486家,其中日本企业和韩国企业分别位列外资来源地第三、第五位。日本企业深度布局汽车制造全产业链,集聚本田、日立、恩梯恩等龙头企业,覆盖汽车电子、密封件、精密陶瓷等关键领域,同时在食品、新材料等板块形成多元化产业矩阵。韩国投资则聚焦先进制造业领域,现代摩比斯在松江建成年产能300万套的智能化生产基地,并率先设立外资研发中心。
区投促服务中心主任许浩指出,未来,松江区将继续深化G60科创走廊建设,加快链接全球创新网络,推动与日韩及更多国家地区在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领域的深度协作,持续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